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扬州公交精准对接群众需要,积极落实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通过优线网、强服务、保安全、助公益等实招硬招,深入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,增强市民乘客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近日,公交公交集团创新推出《交叉路口车辆安全操作及限速规定》,将斑马线让行、路口转弯行车规范、超速处罚标准及教育等要求,以制度的方式传导到基层一线、固化在车长日常操作中,力争把城市公交打造成文明、安全、规范出行的流动宣传载体。
推行“5321”操作法,让文明安全交通习惯蔚然成风
作为拥有195条营运线路、2452辆公交车、2000余名驾驶员的公交企业,公交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营造文明和谐的出行环境,并将“礼让斑马线”作为安全专项整治的重点,纳入常态化考核内容。
与以往不同的是,6月起,公交车长的“礼让斑马线”行为有了必须严格执行的“5321”刚性参照标准:即距路口或斑马线前50米处开始瞭望路口情况,并做好减速准备;30米处近距离观察路口情况,发现有行人或非机动车横穿道路的,车速降至20公里以下;20米处遇有行人或非机动车打算继续穿行的,把车速降至10公里以下,随时做好礼让准备;距斑马线或路口通过的行人、非机动车10米左右时,必须停车礼让。该操作法推广后,我市公交车的停车礼让行人的现象随处可见,彰显了安全文明行车的良好企业形象。
构建信息化管理网路,这颗安全“定心丸”很有效
“十次事故九次快”,因行车速度过快导致“外碰内摔”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。除了加大对“5321”操作法的推广力度外,公交车在通过交叉路口、非机动车道口和斑马线等重点防范区域时,必须密切观察、谨慎驾驶,控制车速在30公里内,做到“一慢、二看、三通过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公交集团GPS职能调度系统配合海信车载终端也将全程“盯梢”,任何车辆临近或超过某一路段的限定时速时,会自动发出语音提醒,并及时反馈至后台;此外,公交车厢内都安装有不同角度的监控探头,部分车辆还装有“驾驶员行为分析仪”,车长的驾驶状态和车辆的行驶状态不仅可通过后台系统实施查看,还能供管理人员事后抽查,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监督约束,“科技兴安”渐显成效。
打好多元共治组合拳,变“要我安全”为“我要安全 ”
安全是企业的最大效益;因此,全面推行“5321”不仅具有社会效益,而且通过压降事故发生频率,还能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。在6月10日公交集团召开的营运生产及安全管理工作调研会上,相关业务条口、各基层公司主要负责人分别就执行“5321”操作规范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情况作了交流讨论,为开展好安全行车工作交换了新思路、新看法。
公交集团明确,要以为群众、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为抓手,常态化促进“要我安全”向“我要安全”理念的转变,确保《交叉路口安全操作及限速规定》中各项标准与要求落细落实。各基层分公司将结合车流量、道路环境、车辆状况等综合因素对运营线路进行系统性梳理,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“一线一策”差异化调整方案;公交集团安保部门将坚持每月开展交叉路口限速、礼让斑马线等专项检查;此外,人力资源部还将合理调整一线车长的工资、绩效标准,完善相应激励机制,不断织密职工权益“保障网”。
增强文明行车的主动性,打造城市流动风景线。下一步,扬州公交公交集团将进一步宣传好、落实好《交叉路口车辆安全操作及限速规定》,通过全面推广应用“5321”文明驾驶操作法,积极引导广大公交车长树立安全行车意识,以实际行动感染、号召全市交通参与者加入进来,让“公交文明”带动“城市文明”。(曹扬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