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扬州政讯》刊登交通产业集团《在“双市同创”中,推进公交高质量发展》一文

2018年第九期《扬州政讯》杂志刊登了交通产业集团《在“双市同创”中,推进公交高质量发展》的署名文章。文章介绍了近年来,交通产业集团所属公交公司以“双市同创”为契机,围绕推进“公交三年行动计划”,在大力发展绿色公交、做大做强城市公交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、提升企业社会美誉度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、新成效。


《扬州政讯》杂志是由扬州市政府主办的政务类综合月刊,发行范围较广、发行量较大,在全市机关单位和企业单位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。该文章的发表是对公交集团近年来所做工作的总结和肯定,彰显了企业风采,扩大了公交公司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,同时也激励公交为不断优化提升管理水平、改善公交服务品质,让公交更加快捷、更加舒适、更加绿色不断努力。(集团办公室供稿)


  


在“双市同创”中,推进公交高质量发展

市交通产业集团

一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公交发展,每年的“三文件两报告”都对支持公交发展提出任务要求,特别是2017年7月出台《扬州市建设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(2017-2019)》以来,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惠民举措,为公交优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使老百姓切身体会到政府亲民爱民的实际行动,老百姓拍手称快。集团所属公交公司以入围“江苏省第一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城市”和交通部“十三五”期间第一批“公交都市创建城市”为契机,以“推进思想大解放、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”为目标,全面提升服务质量,以打造“安全、优质、经济、快捷、方便、舒适”的乘车环境为宗旨,全力打造人民满意公交。公交公司现有总资产10亿元,职工2758名,营运车辆1578辆,公交线路124条,年客运量1.2亿人次,年行驶里程7961万公里。


一、大投入,绿色交通呈现新气象

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作用,实行积极的财政扶持和市民乘坐优惠政策,以每年1个多亿的大投入,全力支持公交加快车辆购置和更新步伐。2014年以来,通过公开招标共采购更新公交车1043辆,空调公交车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分别提高到89.5%和85.6%,公交车辆“冒黑烟”现象已彻底根除。现有1411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,每年减少PM2.5颗粒物排放19吨,氮氧化合物排放减少900吨,碳氧化合物排放减少2589吨,碳氢化合物排放减少472吨。市民乘公交出行更加舒适,城市空气更加清新,环境更加优美。

二、大发展,民生公交做出新作为

以满足百姓出行需求为首要任务,重点做好线路新辟调整工作。2011年以来,公交公司共新辟线路45条、调整线路128条,公交线网覆盖面积扩大至1100平方公里,范围东至江都区客运东站,南至邗江区润扬森林公园,西至仪征市汽车客运站,北至高邮市菱塘客运站。

2013年在国内首创了“好巴士”公交快线系统,建成了文昌路、邗江路“一横一纵”公交专用道。2014年4月开通了旅游观光线和旅游专线,其中观光巴士线路是我市首条精品公交旅游线路,覆盖市区15个主要旅游景点;2015年先后开通西部客运枢纽至仪征的77路、至高邮菱塘的33路,至江都的99路,有力促进了城市“一体两翼”和“城乡一体化”发展;2016年新辟4条社区巴士,实行免费乘坐,解决有客流需求但客流较少区域市民出行问题;2017年新辟大学城公交专线和28路晚班,满足了大学城师生出行需求,填补了盐阜路、文汇路等路段公交晚班盲区;2018年以来,已新辟调整线路13条,其中9月1日新辟的“亲子公交专线”覆盖28个居民小区,极大地方便了育才小学东区校、汶河小学东区校学生的出行;按市委1号、3号文件要求,4、5月份观光巴士实行免费乘坐;节假日开通了蜀冈西峰、扬州西、兰州干休所、相别路4个临时换乘中心至景区的免费接驳公交线路;落实上级为现役军人、军嫂、道德模范和省运会运动员等免费乘公交政策;配合江都区完成农公线路改造实现“同城同行同价”;实现了“扫码乘车”所有线路全覆盖,进一步方便市民特别是外地游客乘坐公交车。

三、大提升,企业管理呈现新成效

经济效益方面,积极开动脑筋,内部挖潜,努力增强企业造血功能,通过全面推行无人售票,压缩二三线管理人员,投放自动洗车机13台,每年节省人力成本和水费近430万元;通过开发车身广告、站台冠名、车辆维保等业务,创收近1200万元。在控成本方面,通过延长公交车二级保养间隔时间、拆解报废车辆可用配件、实行“零库存”铺货式管理、减少低值运营里程和新建撬车加油站等措施,预计仅2018年即可节省支出近650万元。为使公交车辆采购工作合规合法,通过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进行公开招标采购,有效压降了车辆采购成本,仅2017年度车辆采购比预算节省资金2197万元;2018年在国家政策大变化的情况下,实现了“退补不退质、增量不增价”,车辆性能和舒适性更是大幅提升。

社会效益方面,以培育“公交好人”为重点,加强职工德育教育,先后涌现出受到央视报道、救助病危乘客的6路车长陈爱华,受到江苏电视台表扬、个性化美化车厢的37路车长周磊,以及受到市级媒体称赞、将26万现金归还失主的好司机凌斌等一大批公交好人。2011年以来,累计受到各类表扬8176人次,平均每天3.2人次,建成市级以上品牌线路23条,占总线路的18.5%。2017年,在我市首次公交运营绩效考核中,以95.68分获“优秀”等次。

当前,围绕“双市同创”目标,扎实推进公交“三年行动计划”。年内将开通南部快速通道公交快线和园博园公交专线。加快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,完成广陵产业园公交首末站、蜀冈新城公交首末站规划选址,京华城公交首末站实施综合开发试点。拓展“定制公交”业务,满足市民中高层次出行需求。为具备条件的学校和企业提供公交专线服务,吸引各阶层人士都把公交作为主要出行工具。加强司乘人员的教育引导,努力做好“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”践行者、宣传员。

今后,我们将继续保持锐意进取、勇于担当的精神,加快实施快速公交建设工程、枢纽场站衔接工程、规划政策保障工程、公交多元拓展工程、智能公交完善工程、绿色出行引导“六大工程”建设,结合整合江都公交和连淮扬镇高铁的建设,进一步科学规划完善公交线网,扫除公交盲区,构建层次明晰、布局合理的“快线、干线、支线、微循环线、镇村接驳线”公交线网体系。不断优化提升管理水平、改善公交服务品质,让公交更加快捷、更加舒适、更加绿色,打造城市的亮点工程、政府的民心工程、百姓的幸福工程。

打印